53亿票房,位列中国影史票房第2名,《你好,李焕英》这匹春节档的黑马,绝对称得上是票房口碑双丰收。缺少流量明星的加持,没有炫酷的特效,并不扣人心弦的剧情,凭什么《你好,李焕英》能成为黑马?
从做品牌或产品的角度来看,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成功很大程度在归功于成功的定位和口碑引爆。
“春节+亲情”竟然是一片蓝海
如果把电影看作是一个品牌/产品,“题材”无疑就是其“定位”。
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题材是主打搞笑加亲情。搞笑题材对于春节档来说,是铁脚,是红海;让人没想到的是,亲情题材,竟然会是春节档的一片蓝海?别不信!
回顾过往几年,搞笑、励志、动作和“西游”题材电影几乎是春节档必备,似乎电影出品人们都忘记了,春节不只有喜庆,还有亲情。但亲情题材的电影,其实已经缺席了好几年的春节档。
前一期说过,要找准蓝海定位,要么错开主流价格带,要么错开核心价值主张。做亲情题材的《你好,李焕英》,即是错开了其他春节档电影的核心价值主张,从而选择了近几年极为缺乏的“亲情”情感传递,让观众能到电影院哭一场。
前半段主打喜剧,后半段主打亲情的《你好,李焕英》,可谓是既吃到了大环境的红利,同时也独享了2021年春节档空缺的蓝海红利。
借助用户进行“口碑引爆”
“电影的内容质量决定了电影能够飞多高,电影的营销决定了电影可以飞多远”。
电影(品牌/产品)有口碑,还要通过爆点事情,加快口碑传播,达到口碑引爆得营销效果。与传统的电影宣发侧重于媒体预热、线下广告等形式,难以形成爆点事件不同,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营销更侧重于“口碑种草”。
“口碑种草”更注重内容本身的口碑传播,传播的核心介质是用户,而非营销方。口碑种草是以内容为起点,当一个用户被种草成功,其又会成为新的起点,逐渐让电影成为用户间的日常谈资、社交货币,最终达到全民热议的口碑引爆效果。
在这一维度上,《你好,李焕英》又是怎样做到?
首先,从电影的筹备阶段开始,贾玲在采访、综艺节目《王牌对王牌》中就多次提及自己与母亲的故事(即《你好,李焕英》故事原型),让用户切身感受到她对母亲既深厚又有遗憾的情感,从而产生深刻印象和期待感。
其次,电影前期主打的喜剧概念与映后第一时间的反馈既有契合,又留下了结尾“催泪”的获得感,让用户乐于在春节这个强亲密社交节点中口口相传,为电影贴上“搞笑”、“感人”、“要带父母去看”等标签,对口碑起到了正向作用的同时,又产生热议。
最后,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口碑引爆,离不开短视频平台的推波助澜。有数据统计显示,仅在抖音平台上,《李好,李焕英》的主题播放量已达到了221.7亿次;上映以来,延伸到电影之外的亲情UGC话题超过7000个;短视频平台上充分的讨论和二次创作,让电影形成了社会现象、社交货币,从而形成二次发酵,继而持续扩大电影口碑引爆的范围。
最后
无论是导演、演员还是电影本身的商业性质来说,《你好,李焕英》所获得的成绩,无疑是中国影史目前为止的一个“惊喜”。
当然其爆红的背后,还存在着诸多因素,也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进行拆解。而无可否认的是,制造主流的是用户。无论是电影、产品还是品牌,如何在用户中自发性地产生“口碑引爆”的效果,会成为重要的方向。
最后,《爆款魔方》方法论中说到的4个要点:蓝海定位、痛点场景、灯塔识别和口碑引爆。那么,《你好,李焕英》是否有解决用户对于春节档电影的痛点呢?有没有形成让人过目难忘的灯塔标识呢?这些问题值得大家思考,或在评论中共同讨论。
想了解更多《爆款魔方》的内容,以及更多经典的营销案例,请关注视频号、微信公众号“灵侠聊品牌”。